一、个人简介
尤西林(1947年11月-),男,祖籍陕西榆林,js333线路检测中心文艺理论与美学教授,校文科资深教授,校通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外国美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中国中外文艺学学会理事。2009年受聘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重大工程项目“美学原理”首席专家。
电子邮箱:youxilin@126.com
二、学习和工作经历
1978年2月-1982年2月:在js333线路检测中心中文系学习,获文学学士。
1982年2月至今:js333线路检测中心讲师、副教授(1992)、教授(1997);曾担任中文系副主任、校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三、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1.《关于美学的对象》(《学术月刊》1982年10期)
2.《人文学科及其现代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未定稿》1987年1期)
3.《审美的无限境界及其人类学本体论涵义》(《当代文艺思潮》1987年3期)
4.《康德“理性”及其现代失落》(《德国哲学》8,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5.《人的管理的人道主义含义》(《未定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1988-23)
6.《禅与现代人的主体性》(《文化:中国与世界》4,三联书店1988版)
7.《对<费尔巴哈论纲>第6条的再思考——关于人的本质》(《人文杂志》1989年03期)
8.《个性的毁灭——有别于崇高的悲剧》(《学术月刊》1991年10期)
9.《佛学不等于佛教:佛教中国化研究中一个被忽视的哲学方法论问题》(台湾《哲学与文化》1993年05期)
10.《重建本体论对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意义》(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1993-8)
11.《百姓日用是否即道:关于中国文化世俗主义传统的检讨》(台湾《哲学与文化》1994-9)
12.《有别于“国家”的“天下”——儒学社会哲学的一个理念》(台湾—美国《九州学刊》1994年春季卷)
13.《有别于美学思想史的审美史——兼与许明商榷》(《文艺研究》1994年05期)
14.《摹状词与审美判断——美学与本体论》(《学术月刊》1995年09期)
15.《意义与阐释》(《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16.《信仰:对非实在的实在感——区分虚无主义、伦理信仰与宗教信仰的一个心理根据》(《世界宗教文化》1995年03期)
17.《形象思维论及其20世纪争论》(《文学评论》1995年06期)
18.《人文学科特性与中国当代人文学术规范》(《文史哲》1995年06期)
19.《自然美:作为生态伦理学的善──对康德自然目的观的一种现代阐释》(《js333线路检测中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0.《再谈美学与本体论——答白耶先生》(《学术月刊》1996年04期)
21.《意识形态与政教合一》(《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2.《隐逸的人文意义》(《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04期)
23.《巫:人文知识分子的原型及其衍变》(《文史哲》1996年04期)
24.《有别于涵义(meaning)的意义(significance)》(《学术月刊》1996年10期)
25.《朱光潜实践观中的心体——重建中国实践哲学—美学的一个关节点》(《学术月刊》1997年07期)
26.《朱光潜:作为历史哲学的人道主义美学》(《浙江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27.《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人文理想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7年01期)
28.《人文学科与20世纪中国学术》(《学术月刊》1998年07期)
29.‘Virtue No Longer Promises Happiness : The Book of Job and the Decline of the Ancient Concept of Retribution and Reward’,London:China Study Journal, 1999(3).
30.《中国传统伦理与世界伦理相融合的若干根据》(《基督教文化研究学刊》1999年创刊号;增订完整版收入《国际汉学集刊》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1.关怀公共精神的“积极自由”行动者──鲁迅与现代知识分子角色》(《学术月刊》2000年08期)
32.《圆善与时间:康德哲学本体论的深层结构》(台湾《哲学与文化》2001-6)
33.《现代真理与公共精神危机》(加拿大《维真学刊》2001-1)
34.《恩典与自由——康德道德宗教与人文主体性的现代困境》(《学术月刊》2001年12期)
35.《大学人文精神的信仰渊源》(《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36.《人文学科的古典形态》(《js333线路检测中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7.《人文精神团契与现代社会》(《人文杂志》2003年02期)
38.《基督教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双重意义》(《基督教文化评论》2003秋季卷)
39.《经典文本导读在大学人文学科教学中的地位》(《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40.《现代性与时间》(《学术月刊》2003年08期)
41.《中国人的公德与私德》(《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2.《古今与中西——关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性阐释背景及其争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3.《审美共通感的社会认同功能》(《文学评论》2004年04期)
44.《匆忙与耽溺——现代性阅读时间悖论》(《文艺研究》2004年05期)
45.《“人文”的科学性与现代性》(《js333线路检测中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6.《孔门原始儒学教育团契的现代意义——答香港法住研究院》(《法灯》2005年6期;《原道》13集,首都师大出版社2007)
47.《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思潮的现代性嬗变》(《文学评论》2005年04期)
48.《实践美学跨世纪论辩:与李泽厚对话》(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9.《“美学热”与后文革意识形态重建》(《js333线路检测中心学报》2006年01期)
50.《师范教育的人文性与专业-教育学双重性》(《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51.“Christianity's Dual Meaning in Chinese Modernization:In memory of the 450th Anniversary of St. Francis Xavier's Death”,Sino-Christian Studies in China, Cambridge Scholars Press,2006.
52.《审美与时间——现代性语境下美学的信仰维度》(《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53.《古今之争:经典与大众文化》(《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4.《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文艺研究》2008年03期)
55.《风格与人格的现代性关系》(《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02期)
56.《智的直觉与审美境界——牟宗三心体论的拱心石》(《js333线路检测中心学报)》2008年03期)
57.《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公德与私德》(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8-1-21)
58.《基督教文化:基督教介入公共社会的现代性必要中介》(澳门《神州交流》(中英文)2008-3)
59.《“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梳理》(《思想战线》2009年05期)
60.《绝对真理与作为伦理危机的世界金融危机》(意大利文)《罗马观察家》2009-11(教宗对西方金融危机伦理批评通谕并期望听到中国评论,本文系中国社科院约稿)。
61.《可以看见的与不可看见的:一个中西精神的分野》(澳门《神州交流》(中英文)2010-3)
62.《生命存有论与血亲仁学的转化》(台湾《哲学与文化》2011年7期,AHCI国际索引)
63.《艺术传播的现代性及其限定》(台湾《哲学与文化》2011年10期,AHCI国际索引)
64.Christian Culture Necessary Medium for Christianity to Involve in the Public Realm: Tak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as the Central Context,Religion and Culture in Transforming Societies: A Theological Dialogue of Chinese and German Scholars,Frankfurt am Main,2011.(本文是汉堡大学人文科学研究中心国际会议论文)
65.《现实审美与艺术审美——以“旭日阳刚演唱”为个案》(《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6期)
66.中国文学理论元理论百年嬗变》(《文学评论》2013年02期)。获教育部第七届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陕西省第十二届哲学社科成果二等奖
67.《本体主体化与主体本体化:评成中英“本体诠释学”与朱利安的“间距”观兼论中西诠释学的基本差异》(澳门大学《南国学术》2014年4期,此文系与成、朱对话。对话录载方维规主编《思想与方法:中西高端对话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8.《“基督教文化”概念的内涵》(香港《基督教文化评论》2014春季卷,本集同时由我主编,AHCI、RTA、Scopus国际索引)
69.《现代性与汉语神学的思想史起源》(香港《基督教文化评论》2014秋季卷,AHCI、RTA、Scopus国际索引)
70.2015年 《冷媒介与艺术》(《文艺研究》2015年03期)
71.Interality in Heidegger,ChinaMedia Research,2015/Vol.11.No.2(全美传媒学会哲学组评语:“极具原创性的哲学论文”。邀请2015年11月在拉斯维加斯大会宣读)
72.《以文学批评为枢纽的文学理论建构》(《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3期
73.《以马克思自由劳动思想为美学原理奠基》(《光明日报》2016年7月21日016版)74)
74.《马克思“美的规律”思想与审美本质》(《js333线路检测中心学报》2016年第6期)
75.《知识创新教育机制的当代转型》(陕西师大学报,2017年第3期)
76.《中国当代文化记忆与现代性》(《上海文化》,2017年第4期)
77.《如何认识中华美学精神的现代生命力》(《人民日报》,2017-05(下))
78.《劳动的涵义与意义》(《读书》,2017年第5期)
79.《艺术以特有方式否定了现实世界》(《中国美术报》,2017-06-19(007))
80.《学术道德:根本在于回归科学本义》(《中国科学报》,2017-8-21(007)“观点”)
81.《走向“评”-“论”相融共生的文学评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82.《师范教育对通识教育发展具有示范意义》(《社会科学报》,2017-10-26(005))
83.《通识教育与师范教育》(《通识教育评论》,2017年春季卷(总第3期))
84.《学术生命根基于时代感应》(《人文杂志》,2017(11):10-11.)
85.《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文化育人》2017第6辑).
86.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Art”,Yearbook for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Vol.3.2018.233-249.
87.《“知识分子”:专业与超专业矛盾及其改善之道》(《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01期)
88.《“母亲时间”与“父亲时间”:伦理的哲学人类学起源》(《上海文化》,2019年第02期)
89.《通识教育的公共性与本科公共课的深度定位》(《高等教育研究》2019年第04期)
90.《学术的源与流——当代中国学术现时代定位的根本意义》(《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年第06期)
91.《自由劳动与中国当代休闲形态》(《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
92.《生命美学与自然美》(《郑州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二)著作
1.《文学批评的类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审美学》(与周长鼎合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人文知识分子的起源与使命》(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陕西人民出版社增订版2006,台湾繁体增订版2008、华东师大出版社修订版2017)
4.《人文学科及其现代意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陕西人民出版社增订版2006)
5.《人文科学导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台湾繁体版2008)
6.《心体与时间》(人民出版社2009)(第十届陕西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7.《人文科学与现代性》(新星出版社2013)
8.主编马工程《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初版,2017年修订第二版。
9.主编《通识教育文献选辑》(三卷本),科学出版社,2019-2020年。
(三)主要获奖情况
1.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被引用率居“文化学”第五名(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1997年获国务院专家津贴
3.2003年获陕西首届“高校教学名师”
4.2009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5.《中国社会科学》院外评审专家
6.《js333线路检测中心学报》、《社会科学评论》、《人文杂志》、《中外文化文论》、《东方人文》(香港)、《中国天主教研究》、《基督教文化评论》(香港,A&HCI刊物)等编委
7.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三项
8.获陕西省哲学社科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
9.获陕西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
10.获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一等奖一项
11.陕西省精品课程人文科学导论主持人
12.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文艺学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