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33线路检测中心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js333线路检测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前沿问题对话”第六讲顺利开讲
发布时间:2021-12-27     浏览量:   分享到:

(通讯员:段文静)2021年12月25日9:00-11:00,js333线路检测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前沿问题对话”第六讲云端开讲。此次讲座由高益荣教授担任与谈人,李占鹏教授主持。报告嘉宾是河南大学js333线路检测中心张大新教授、西华师范大学js333线路检测中心伏俊琏教授、武汉大学js333线路检测中心程芸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李志远研究员。本次讲座受到学界高度关注,线上参会人数多达百馀人。

 讲座伊始,李占鹏教授分别介绍了四位报告嘉宾。他指出,四位报告嘉宾在曲学研究方面都具有深厚造诣和独特建树,他们的研究为现代曲学前瞻视角与重构维度提供了路径和谱系。李教授对他们的光临表示衷心感谢。

(李占鹏教授)

 与会四位专家围绕“现代曲学前瞻视角与重构维度”话题先后发言。

(程芸教授)

 程芸教授就“域外之眼:关于戏曲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些观察和思考”主题展开报告。他分析了戏曲的域外传播、接受研究活跃的原因,阐述了古典戏曲在日本、朝鲜、越南、欧美的传播、接受研究以及域外演剧史研究、跨文化研究的理论建构和话语框架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诸如区域研究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展、“厚今薄古”与“厚古薄今”倾向有待纠正等研究存在的缺憾。程教授对戏曲跨文化研究给出自己的建议,希望或可以从加强史料收集整理和各种数据库建设,加强理论、方法层面自觉反思与对话,提炼本领域概念体系和话语方式,使学术有多种展开方式和研究成果、多种表达形式等三方面积极尝试,努力推进。

(张大新教授)

 张大新教授就“樊粹庭与近现代豫剧的变革和发展”主题展开报告。他指出:樊粹庭先生是现代豫剧的奠基者和领航者,在引导“河南土梆戏”步入现代化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张教授介绍了樊粹庭戏剧改革理论,将其概括为圆融畅达的戏剧观和雅俗相兼的审美理想两个方面并分别给予详细论述,从创立完善的现代豫剧剧本体制、以舞台为中心设置戏剧情节、塑造众多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构建平易浅切的大众话语体系四个方面深入论述了樊粹庭戏剧创作的成就,还围绕豫剧的转型和发展,从豫剧唱腔流派的形成与常香玉的舞台艺术改革、杨兰春与豫剧现代戏的开拓和繁盛、李树建与当代豫剧的传统定位和全球化视角三个阶段作了具体分析,向我们呈现出完整的豫剧变革和发展之路。

(伏俊琏教授)

 伏俊琏教授就“唐前俗赋的演变与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主题展开报告。伏教授从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变文”切入,为我们介绍了一种与“深覆典雅”的传统赋完全不同的“俗赋”。他指出,敦煌俗赋的发现,让文学史家重新思考中国赋史的演变和发展。他将敦煌俗赋体制分为故事俗赋、争辩型俗赋和咏物赋三种形态,并分别探究了它们的源头,发现其中一些故事可从唐代一直追溯至西汉。伏教授认为,如果进一步寻找诗歌、话本小说、戏曲、讲唱文学、游戏文章这些俗文学的源头,几乎都可以在两汉时期的“杂赋”(俗赋)中找到其先祖,并由此得出秦汉杂赋是唐以后俗文学源头的结论。

(李志远研究员)

 李志远研究员就“古代戏曲文献整理与戏曲学建构——以《明清戏曲序跋纂笺》为例”主题展开报告。《明清戏曲序跋纂笺》为郭英德、李志远纂笺,于202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精装本,12册。李先生以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中)》“天下有比次之书,有独断之学,有考索之功”作为切入视角,将《纂笺》归为“比次之书”,视其为做学问的基础和凭藉,介绍了《明清戏曲序跋纂笺》在学术建构上的追求:一是要使“比次之书”可资凭藉,要使资料汇编可用;二是增加整理的学术含量;三是讲求整理成果的实用。此著还确立了文献整理的四项原则:完整全备、信实可靠、丰富详实、明晰实用。

(高益荣教授)

 高益荣教授对四位专家的报告作了精彩点评。他认为此次报告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指出专家具有代表性,选题具有前瞻性,方法具有多样性,方式具有典范性,对同学们学习和研究具有借鉴性和启发性。高教授还谈了自己与张大新教授一样,也是从元杂剧步入地方戏研究的,尤其讲了樊粹庭和易俗社的关系、樊粹庭和高培支等秦腔名家的友谊以及在他们的努力下秦腔与豫剧的互相借鉴与共同发展,这都是非常珍贵的地方戏史料。

 最后,李占鹏教授作了总结,他认为高益荣教授的点评非常到位、准确,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四位专家的报告和认识现代曲学未来走向很有帮助,指出四位专家分别从传播学、地域学、俗文学、文献学角度,具体、深入地阐释和论述了现代曲学,他们的报告有深度、广度、高度和温度,对现代曲学的前瞻与重构具有启发和驱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