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33线路检测中心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学术论坛胜利闭幕
发布时间:2019-04-02     浏览量:   分享到:

        (通讯员:张翼驰 摄影:秋羊)3月28日上午,由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js333线路检测中心、js333线路检测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陕西理工大学js333线路检测中心、《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编辑部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学术论坛在西安开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js333线路检测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广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作主题发言和交流,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开幕式由js333线路检测中心教授李西建主持。js333线路检测中心副校长党怀兴在致辞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论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为我国文艺理论的实践与繁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我们要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促进当代中国文艺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教育部特聘教授、js333线路检测中心院长张新科在致辞中说,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美学研究,是js333线路检测中心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中的重要方向。本次学术论坛的举行,对该方向的研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期望各位学者发表真知灼见,使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能够有新的思想、新的进步。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长、js333线路检测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党圣元在致辞中希望与会专家在当下语境与时代要求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一系列论述精神为指导,对70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历程、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和理论阐释,以推进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张江在主题发言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核心指向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的,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呼应时代课题、解决现实问题。张江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要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浴血奋斗,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最深刻的教训和最宝贵的经验,不管是从社会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来看,都是如此。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解决中国问题。中国特色、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是我们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文艺理论也不例外。因此,他主张从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出发,努力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发掘它的当代性和时代性,在这个基础上,构建新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形态,并且用这个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中国革命、中国经验,进而推动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前进。

        大会首场讨论由js333线路检测中心教授裴亚莉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梁展担任评议人。本场发言主要聚焦三个问题。胡亚敏教授和刘方喜研究员重点关注了现代科技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挑战。胡亚敏从高科技对文学创作的破坏与补偿的辩证关系角度论述了科技作为生产力对文学革命性的影响。高科技在时空维度、想象、文学传统、文学观念等方面颠覆和重构了传统。刘方喜认为当下的文艺理论研究应当回到马克思,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中汲取精神力量,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对当下的文学理论批评和学科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价值作用,对此我们应当充满自信。丁国旗研究员、金永兵教授、段吉方教授和李继凯教授分别提出了各自对于如何总结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历史经验的学术见解。丁国旗认为新时期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成绩斐然,然而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力量明显不足,后备力量较为匮乏。其次,学术质量不高,理论研究“述多论少”。最后,缺乏问题意识,不能针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他强调应该拓展马克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新境界。金永兵指出“回到马克思”寄寓着一种返本开新的期待和诉求,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问题域,不同的问题域为“回到马克思”提供着不同的理由、路径和诉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需要在既有理论共识的基础上再次“回到马克思”,以此获得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基本思路。段吉方教授称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学科建设已较为成熟,回顾与总结现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历史经验,要回到历史语境,要回到经典文本,要坚持中国道路与理论自信,更要考虑到中国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问题。徐德林研究员和韩伟教授则针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生成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徐德林做了题为“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译介的遗产与债务”的发言,介绍了新时期以来英国马克主义文论的译介情况,然而仍然存在着重要理论家的著作没有译介过来的问题。韩伟谈到作为学术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中“西马”与“中马”的对话与融通问题。重点讨论了二者在现代性矛盾生成与对话、主体性弥合、学术共同体与马列文论中国化的当代自觉以及超越历史与时代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等问题。李继凯教授在发言中指出陕甘宁边区文艺可以视为从文艺实践出发构建“人民性”的一个成功代表,陕甘宁边区的文艺实践具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思想和理论自觉性,因此我们需要对陕甘宁边区的文艺实践活动及其历史经验进行深入的总结和理论阐释,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为本位,构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大力促进新时代人民文艺的蓬勃发展。第二场讨论由js333线路检测中心副教授陈越主持,北京大学js333线路检测中心教授金永兵担任评议人。第二场讨论大多针对个案问题展开并且体现出鲜明的反思意识。江宁康教授在题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文译介若干问题”的发言中指出,中文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并且由此引发了不必要的争议。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不断深入过程中,我们需要在译文词语的正名、修正和统一等方面做出细致的辨名析理和考据性研究,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日益精深,也在为今后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增加我们在学术话语上的自信心和影响力。孙士聪教授在题为“关于经验的经验思考”的发言中对常识性的经验总结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对于历史经验既要警惕实用理性的肢解,注重反思性批判又要强化理论主体自觉性,对历史经验进行理论层面的归纳与升华。刘永明教授做了题为“‘同路人’与‘革命人’:1920-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中的身份政治”的发言,他从“同路人”与“革命人”、“同路人”在中国的扬弃问题以及“同路人”与“第三种人”三个方面阐述了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理论场域中的身份政治学问题。崔柯副研究员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形态问题”的发言,他从“形态”这一使用广泛而所指不一的概念入手,讨论了译介中理论自身的基本范畴定义引发的相关问题。刘凯副教授在发言中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在推进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理论命题,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包含多方面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在问题表现层面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理论命题,在历史性的角度上是一个开创性的历史过程,在结构方式上是一个包含多重建构路径的完整结构,在最终成果上是当代中国文论发展成果的总结和概括。

        大会闭幕式在陕西理工大学举行,该校js333线路检测中心院长李宜蓬主持了闭幕式。陕西理工大学副校长刘颙代表陕西理工大学致辞,感谢与会专家学者的莅临。党圣元研究员进行了大会总结发言。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形态化、当代形态化是当前文艺理论批评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形态化、当代形态化提供了思想指南、路径与方法。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我们认为这一进程同时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随着马克思主义文论学术研究的深化与学科建设的推进,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研究意识越来越具体和细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研究要与时代和现实保持同步关系,要对当下中国的文化国情和文艺实践进行全面深入地观察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做出深度的理论阐释。同时我们还应该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论述进行深入地理论发掘,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文艺研究保持对话关系。从本次会议的研讨来看,当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话语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阐释和西方马克主义研究得到了一定的拓展与深化。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与反思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我们既要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研究中推动自身的学科建设和文艺理论体系建构,也要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研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资源。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为主导,密切关注当下文学艺术正在发生的新变化,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问题,发挥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批评在当代思想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最后,党圣元研究员对本次论坛的主办方再次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