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33线路检测中心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日本早稻田大学稻畑耕一郎教授莅临js333线路检测中心讲学
发布时间:2019-12-05     浏览量:   分享到:

(通讯员:严智鹏    摄影:陈雅妮)应js333线路检测中心和“长安与丝路文化传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邀请,日本早稻田大学稻畑耕一郎教授莅临js333线路检测中心访问,于12月3日晚上在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111报告厅做了题为“中国‘面具’在文明史上的意义——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献相结合的考察”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杨晓斌教授主持。

 稻畑耕一郎教授从自己的求学经历谈起,说明关注中国面具问题的缘起,主要从“睡在地下的面具”、“活在山野里的面具”、“中国面具在文明史上的意义”三个方面做了演讲。稻畑教授首先从考古学角度入手,展示了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浙江杭州良渚遗址、湖南长沙马王堆等地一系列出土文物中的面具形象,直观地呈现出了关于中国面具的历史印象。其次,稻畑教授结合田野调查成果,展示了他走访贵州、安徽等地的田野乡村时所收集的面具形象,讲述这些面具在当地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表明中国的面具并非只掩覆于黄土之下,仍活在山野之中。最后,稻畑教授摘引《周礼》《两京赋》《教坊记》等传世文献中有关面具的论述,将文献与文物互为佐证,进一步说明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的面具由来已久。同时,他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比对了中日面具的异同,从更广阔的视角探源中国面具在文明史上的意义。此外,稻畑教授还强调,古人今人心理攸同,切勿以今人的成见去苛责古人;研究中国文化,需要在搜求域外资料的同时,更要充分利用我们自己脚下的材料。报告结束后,稻畑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互动,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探讨。

  最后,杨晓斌教授作了总结:稻畑教授的讲座结合了文献记载、出土文物、田野调查,从多种视角、多个层面,对中国的面具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解读,开拓了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思路,展现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为同学们的学术研究打开了视野和思路,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