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海霞)12月16日晚,js333线路检测中心学科前沿青年论坛讲座第一季第十讲“十九世纪俄国‘人民性’的概念史考察”于云端顺利开讲。讲座由js333线路检测中心李雪老师主讲、赵文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李老师对报告标题进行了解读。她指出,在俄国“人民”是一个特殊的政治概念,以“人民”作为词根的“人民性”,是一个混杂的概念,要根据不同语境来理解它的具体偏向。随后李老师围绕三个部分进行了阐释,第一部分李老师谈到了“人民性”这一概念的诞生。她指出“人民性”诞生于俄国第一次卫国战争之后,它是一个混杂了民族性和当代性的概念,在其诞生初期,其天平更偏向民族属性。第二部分主要说明了保守路径上“人民性”的发展。李老师提到,保守派政治家谢尔盖·乌瓦罗夫将“人民性”纳入到了十九世纪罗曼诺夫王朝的核心意识形态,让其成为了维系君主专制的工具,但保守派内部也存在分歧,霍米亚科夫和陀氏在方法论层面上颠覆了乌瓦罗夫的“官方人民性”,认为“宗教”是真正高于世俗国家的绝对律法。第三部分通过对激进路径的“人民性”概念的阐述,讨论了人民主体性中的困境——即人民只是被动地裹挟在浪潮中,“人民性”理论完善和实践推动的主体仍旧是知识分子群体。
讨论环节,李雪老师就听众提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及巴赫金‘人民性’概念的差异”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分析了概念史、思想史和观念史的区别。主持人赵文教授认为,此次讲座内容丰瞻,观点新颖,极具有启发性,并对李老师的研究开拓精神给予了赞扬与肯定。